「金蕉甜粿」是旗山傳統的美食,聽阿公阿嬤說,早期旗山地區有不少蕉農,將香蕉跟自家米食文化結合,做成金蕉甜粿,在初一十五、過年過節做為謝天謝神的手伴。
台青蕉跟蕉農阿嬤學習,以糯米研磨脫水混合香Q的舊北蕉,再進入蒸籠炊熟透裝模,傳承地方精神,表現出旗山甜粿特色。香蕉的香甜與糯米反覆搓熟,成為爽口的地方風味,一口接一口,是過年團圓人人懷念的好滋味。
車外冬季的夕陽在山頭隱沒,我們順著旗山街區往北,在一間頂著灰白日光燈的瓦房停下,燈管旁環繞著飛蛾,在光 影散射下更能感受木造瓦房的歷史感。 燈下站著一位身穿灰色小碎花,背脊微彎的阿嬤,她手拿飯匙來回走動,身體 向前踏著輕快小碎步,一邊招呼木桌喝酒的客人,另一邊開蓋飯鍋處理其他客人的料理,手腳俐落的身影在孩童眼中有些帥氣。這是一間90年以上歷史的「飯桌仔」,用料理陪伴外地人留下在地的鄉愁。
飯桌仔是旗山小鎮庶民外食的經典!不是自助餐,卻備好一碗公、 一碗公的料理給客人夾取;不是麵攤仔,但店內賣多樣的麵食、粄條與米粉;不是清粥小菜,但早上也會賣粥品與醬菜。飯桌仔的多功能性,源於小鎮庶民工作的多樣性,清晨農工米食的飲食習慣、中午逛完菜市場的旗山居民、晚上家庭的聚餐或學生族群,從中可見不同職業的飲食生活。
世界上能夠擁有真心的陪伴,莫過於在自己嚮往的家鄉